亲人离世,留下的遗物承载着往昔回忆,处理时需慎之又慎。其中,有三样东西,千万别轻易付之一炬。
首当其冲的是照片。那些定格在相纸中的瞬间,是家人生命的片段截取。从泛黄的老照片里祖辈的青涩影像,到不久前全家欢聚的彩色留影,每张背后都藏着温度。烧了照片,仿佛将共同走过的岁月也一并抹去,那些笑容、眼神,日后思念涌起想要回味时,却再难寻真切模样,徒留遗憾。它是连接阴阳两隔的情感脐带,保留着,思念便有处寄托。
再就是书籍笔记。或许是父亲生前反复翻阅、写满批注的专业书籍,那是他为事业拼搏、钻研的心血凝聚;又或是母亲年轻时的日记,记录着青春心事、养育子女的点滴感悟。文字承载思想,烧掉它们,等于把家人努力生活、深度思考的痕迹销毁。后代无法再从中窥探长辈的精神世界,汲取成长智慧,一本旧书、几页笔记,是跨越时空的谆谆教导,价值无可估量。
还有传统手工艺制品,像奶奶亲手织就的毛衣、爷爷雕刻的木摆件。工业化浪潮下,这些手工物件带着掌心的温度、独一无二的匠心。毛衣的纹理间绕着儿时温暖怀抱的气息,木摆件的线条勾勒出长辈闲暇时光的专注。一旦焚烧,不仅毁了物件,更斩断了家族传承脉络,那种质朴、勤劳的家风象征化为灰烬,往后的日子里,再难触摸到先辈们生活的质感。
处理家人遗物,是一场与过去的温柔告别,而照片、书籍笔记、手工制品,它们静静躺于角落,就能持续诉说亲情故事,成为家族世代相传的心灵滋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