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传统殡葬习俗中,人们通过一系列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尊重,这些习俗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。以下是精简后的殡葬习俗流程:
一、回光返照与换床
当人临终时,需将其从原床转移到厅堂的临时床上,东西摆放,头朝西、脚朝东,寓意“死气”向西、“生气”向东,避免影响子孙。
二、报丧与初步处理遗体
咽气后,男子外出报丧,女眷为逝者脱去旧衣,擦洗身体,堵塞九窍(双眼、耳洞、鼻孔、下阴、肛门)防止腐臭,随后穿上三领寿衣(冬、春、夏),寓意单数吉利。整理遗容后,点长明灯,覆盖白布。
三、入殓
棺材到后,用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,塞一大钞入逝者口中作为“买路钱”,随后将遗体安放入棺,盖上蒙脸纸。
四、移灵与出殡
完成“做七”后,亲友前来吊唁,送上祭品。移灵时,亲友不能扶棺或让眼泪滴在棺材上,以免逝者不忍离去。出殡时,抬棺人需身体强壮,到达墓地后填土、起坟,亲人在一旁痛哭。
五、烧桥与祭祀
起坟后,焚烧花圈、纸人纸马等祭品,寓意为逝者在阴间准备生活用品。祭品需烧干净,避免阴间用品缺损。老北京地区还会焚烧牛车、四合院等特色祭品。
这些殡葬习俗,历经岁月传承,是生者对逝者最后的温柔送别,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