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衣,作为装殓逝者的衣物,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。了解寿衣的选购要点与禁忌,是对生命尽头的庄重对待。
一、寿衣的选购要点
(一)材质选择
传统习俗中,寿衣材质偏好绸子,因其谐音“稠子”,象征着子孙后代人丁兴旺。从实用性出发,棉、麻、绸缎等天然面料也是上佳之选,它们透气吸湿。需避免选择化纤类材质,因为在火化时可能产生污染。不过,在我国东北地区,有不能用动物皮毛作为寿衣原材料的说法,这与当地信奉的萨满教义有关,认为穿动物皮毛做的寿衣,逝者来生会转世为畜,子孙后代也会遭殃。
(二)数量搭配
寿衣的件数讲究以奇数为准,常见的有三件、五件、七件等。民间俗语有“福不双至,祸不单行”的说法,所以丧葬白事中购置物品多为单数。古时皇帝驾崩,寿衣是15件套(9领5腰加披风,寓意九五之尊),其他人一般是7件套或5件套(即4领3腰和3领2腰)。现代常见的则是五件套,包括大袍、棉衣、衬衣、棉裤、衬裤。
(三)尺寸考量
购买寿衣宜宽松肥大,一方面,“寿衣大,意味着宽裕;寿衣长,寓意着长久”,且寿衣盖住手脚,有保佑子孙后代长长久久之意;另一方面,人在去世后身体可能会变得僵硬,或者生前生病时会出现浮肿的情况,宽大的衣服便于穿戴。一般来说,尺寸要比逝者生前的尺码大1 - 2码,比如衣长应过臀,袖长需垂至指尖,裤腿宽度需能容双膝并拢。
(四)样式挑选
寿衣的样式可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类。传统唐装款式的寿衣,男性多为长衫马褂,女性则是斜襟袄裙,刺绣图案常为“五蝠捧寿”“八仙过海”等吉祥纹样;现代改良款式的寿衣,如中山装、西装套装等也逐渐普及,部分家属还会选择将逝者生前常穿的衣物改制为寿衣,以保留个人风格 。但需注意整体风格统一,避免中西混搭。
(五)颜色搭配
在颜色方面,有诸多讲究。男性的鞋通常选黑色,女性选蓝色,逝者头上要准备黑色帽子,帽子内衬做成红色以驱除煞气。一般忌用纯黑色作为寿衣主色,因为黑色会给人压抑恐怖的感觉,且在神话故事里的阴间也是恐怖压抑的,被认为不吉利。老年逝者可采用绛红、宝蓝等喜庆色调,中年则以灰、咖等素色为主。白色专用于袜底,象征“踏莲西去”。
(六)配件准备
一套完整的寿衣配件包括垫盖被、头脚枕、寿帽、寿袜、寿鞋、腰带、盖脸布、绑腿带、口铃、元宝等。比如,垫盖被有铺金盖银和铺金盖红两种颜色选择,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逝者;寿鞋男款通常绣有龙虎纹样,女款绣有莲花纹样,有“脚踩莲花上天堂”的寓意。
二、寿衣选购及使用的禁忌
制作或选购寿衣时,有不少禁忌需要留意。许多地区习惯在闰年缝制寿衣,取“增寿”的吉兆。缝制过程中,忌讳泪水滴落、针线打结,同时要将口袋缝死,防止“带走福气”。为逝者穿寿衣时,家属的眼泪不能滴落在寿衣及逝者身上,传统观念认为,至亲的眼泪会让逝者无法安心离去,影响其往生。另外,寿衣固定多用布条代替扣子,或者在火化下葬前,用剪刀将寿衣上的扣子剪掉,因为扣子的谐音有“子”字,担心对后世子孙不吉利 。而且寿衣不能选择时髦的款式,因为人们认为,人死之后要去地下见族中祖先,如果穿时髦的衣服,祖宗可能认不出是自己的后代。
寿衣的选购与禁忌是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,也承载着人们对生命轮回、家族延续的美好期望。在面对这一特殊事务时,了解并遵循这些习俗,是对生命最后的致敬。